7月5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损伤专业委员会、贵州华夏骨科医院共同承办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损伤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在贵阳隆重举行。


启动仪式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损伤专委会副主委郭永智和贵州华夏骨科医院党支部书记朱晓东联袂主持。会议设置1个主会场和3个分会场,汇聚全国知名专家及相关专业人士200余人,围绕矫形、修复重建、关节、疼痛、康复等专业进行交流和探讨,进一步推动骨科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促进前沿技术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


贵州省卫生健康学术促进中心党委书记余林在致辞中对各位远道而来的嘉宾、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这次大会邀请业内专家学者传经送宝,这不仅是一场学术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推动骨科诊疗技术向基层渗透、向实践转化的关键契机,将有力促进贵州省骨科医疗技术水平的新发展。"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秘书长仲晓宁在致辞中表示:"很高兴在气候宜人的贵阳举办本次年会,我谨代表协会对全国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这次会议不仅是一场骨科技术的学术盛宴,更将为骨科医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必将推动我国骨科医学事业迈上新台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秘书长侯平首先代表协会对会议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他高度评价此次全国专家学者齐聚贵阳共商骨损伤诊疗发展的意义,称这是推动学科进步的重要契机。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杨华清特别赞赏会议选址"中国避暑之都"贵阳的决策,对主办方和承办方的精心筹备表示感谢。他强调,此次学术盛会将为贵州地区医疗水平提升带来实质性帮助,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损伤专委会刘利民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今天能够汇聚如此众多的骨科领域专家学者,实属难得。衷心感谢各位专家百忙之中莅临参会。期待通过这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我们能够深化合作、凝聚共识,共同推动我国骨科医学事业实现新的突破与发展。"

在隆重的开幕式后,大会举行了专家工作室授牌仪式。全国知名骨科专家曲龙教授、刘利民教授、彭爱民教授、杨华清教授的工作室正式落户贵州华夏骨科医院。这一重要举措将显著提升贵州地区骨损伤疾病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当地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授牌仪式后,大会正式启动"手足同行"公益救助项目。该项目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损伤专业委员会发起,贵州省红十字基金会善道医疗救助基金支持,贵州华夏骨科医院执行,授牌的四位专家工作室参与共同实施,重点为经济困难的骨损伤患者提供医疗援助。作为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健康贵州"建设的重要举措,该项目充分展现了医疗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

开幕式圆满结束后,大会随即进入学术论坛环节。首场由朱晓东书记带来题为"正骨强身党旗红,不忘初心白衣美"的专题党课,他通过生动的案例分享,系统阐述了贵州华夏骨科医院"以党建促发展"的实践经验,深刻诠释了"党建强则发展强"的管理理念,为论坛奠定了思想引领的基调。



随后展开的学术交流环节高潮迭起。国内顶尖骨科专家轮番登台,他们立足各自深耕的研究领域,既分享了骨科诊疗技术的最新突破,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启迪思考、汇聚智慧的学术盛宴。






会议期间,在贵州华夏骨科医院一楼大厅还同步开展了大型义诊活动,诊疗范围涵盖矫形、关节、脊柱、创伤、康复等多个方面的疾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上午的主论坛之后,下午的学术活动设置了四个平行分会场。各分会场聚焦不同骨科专业领域,与会专家们基于丰富的临床实践,就诊疗新技术、新理念展开了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现场讨论气氛热烈,将整场学术会议推向高潮。






本次年会通过学术研讨、专家引进、公益行动三维联动,不仅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更推动了西南地区骨科医疗事业的创新发展。

贵公网安备